在汐止汐萬路一段,右轉往「五指山風景區」方向行駛至汐萬路三段350巷,


轉入巷口後直走下坡


 


 


有一家將修行與飲食結合為一的餐廳叫食養山房



 


 


完全沒有招牌, 卻必須在一ㄍ月前訂位才有辦法用餐~~



 


 


在南宋山畫中,常看到縹渺、虛幻、蒼茫、簡潔的意境,令人產生一種精神嚮往,


以為世間不可多得。實際上,在食養山房中就有這種水墨交融的畫面。


去過「食養山房」的人,想必都有此驚豔。



 


食養山房座落松林間,布局簡單,意境深遠,好像山上自然「長」出來的景。


尤其當起霧時,煙雲撲朔迷離,更像一幅山水畫。



 


 


食養山房的主人林炳輝,說話像修行者,每天開工第一件事,就是召集員工擺茶席泡茶做


“早課”--從講解禪宗語錄、《論語》,到分享美感經驗,以免員工因忙於照顧客人,


反而沒時間照顧自己的心境。也因此,食養員工的舉手投足,也和空間一般,呈現一種寧靜感。


 



林炳輝原本是建築繪圖人員,在四十二歲那年,突生歸隱之心,避居新店山林,


整天泡茶修身養性,靜觀山林間的風雨晴晦變化,偶有朋友來訪,就做幾道私房菜款待,


卻沒料到一傳十、十傳百,愈來愈多人打著「朋友介紹」的名義都跑來,


最後「家」竟然變成「餐廳」,成為北宜公路的勝景。


 


 


他認為這一切,始於茶。三十二歲那年,他認識了一堆伊通公園的藝術家朋友,開始接觸茶道,


起先只是在意茶壼、茶杯的對味,漸漸也關注起泡茶的環境,甚至服裝,


後來更擴及整個空間的氛圍。有時為了一致性,就捨掉多餘的布置,


如果沒有合適的搭配就寧可空著,等待機緣。久了,整個空間變「乾淨」,


來訪的人都不禁要歎:「這裡好像天堂」。


 


 


林炳輝並沒有烹飪背景,他說,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,「以泡茶的心情」將菜做出來而已。


「我根本不是在做餐廳,只是把自己的生活拿來跟別人分享,如果老師傅來,看我沒刀工、


沒炒,一定會見菜,這叫料理?」



 


 


但這種全台灣都吃不到的料理,卻讓每天營業午、晚兩餐的食養山房天天客滿,


沒提前一個月預約,根本別想吃到。而且,還不能點菜,不論來者是誰


經營之神王永慶、諾貝爾得主李遠哲、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或市井小民,大家都吃同樣的套餐。



 


 


「平等心相持、相待。」林炳輝認為待人處事最好「一種態度」就好,不要有分別心,


所以食養開業至今都堅持眾生平等:一種套餐,一種價錢。


 


 


食養的菜餚看似簡約,實際上做法繁複,每道菜幾乎都是多種食材的組合,但又高明地化繁為簡。


就說開胃菜,乍看是豆腐、豆皮壽司、煙燻魚捲的三味小吃,分別品嚐後才知豆皮壽司內含鮑魚、


銀芽,鮭魚捲則墊鵝肉沙拉、小黃瓜為底,樣樣賞心悅目,但最重要的是,都很好吃。



 


 


小小一ㄍ池塘邊, 竟有好多ㄉ蝴蝶


 


 


「我想讓菜更有線條、更有秩序。」林炳輝跳脫傳統料理「形象拼盤」(如「孔雀開屏」、


「龍鳳呈祥」)的思維,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極簡風格。



 


 


 


事實上,我們的文化就是「線條文化」,包括書法、繪畫、建築等都是,


應用在舞蹈則是水袖的動作。食物也是,當外形簡約,線條也就出來了,自然會牽引客人的情緒。


 


 


 


「其實,我只是做一個舞台,讓客人自己用感覺去布置一個情緒。」也許就是這個原因,


讓食養的菜充滿美好的情緒。例如甜蝦魚卵紅糟米糕佐菊花、桑椹醋佐豬籠草、


山藥泥干貝蒸蛋佐向日葵、金箔薏仁桂圓芋泥佐牛角茄,都是令人驚豔之作。


 


 


 


問林炳輝哪來做菜的靈感,他淡然一笑說:「在自己的文化裡找養分。」


 


 


 


在口感方面,林炳輝主張清爽無負擔。即使清淡如魚蝦貝類的「綜合刺身」,


他也搭配了大量各色蔬菜(將蔬菜當成花藝),原因就是要在各種生鮮之間,


形成緩衝、轉圜,消除肉質的黏齒感。


 




事實上,食養的套餐吃下來十多道,不會覺得飽膩,就是因為起承轉合的韻律。


像每隔幾道,就會來一杯自釀的果醋清口,讓味覺重新復甦,好迎接下一道菜。


林炳輝認為料理應該像一首曲子,要有餘音繞樑的感覺,才能讓人回味。


 


 


 


我們今天用餐ㄉ地方必須穿越一條長廊~~


 


 


 


透過大片玻璃窗,山水景色自己跑進來作客。人在其中,吃自在,吃清淨,


竟然就滋生出山高水長的胸懷。來到這樣安靜的空間,真的會感受到禪宗語錄說的


「逢茶茶,遇飯飯」的禪理:該喝茶就喝茶,該吃飯就吃飯。


 


 


 


「心靜下來,就會安靜地尋找滋味,享受滋味。」食養山房的主人林炳輝說。


 


 


 


不過,食養的“安靜”並不會形成日本茶道那種正襟危坐的壓迫感,反而是無拘無束、


可以隨意躺臥或晃來晃去的空間。


 


 


 


食養的菜餚與空間調性也是一致的,帶有簡約、抽象感,而且口味清淡,讓人飽而不膩,


將原本鄉土層次吃飽為主的台灣菜,拉到一個文化高度。


 


 


 


開胃前菜


 


 


 


明蝦鯷魚蓮藕包


 


 


 


花果醋


 


 


 


干貝蒸蛋


 


 


 


蔬菜沙拉冷盤


 


 


 


花果醋


 


 


 


烏魚子麻糬


 


 


 


沙拉米手捲


 


 


 


蓮花燉雞湯


 


 


 


甜點


 


 


 


一頓餐吃下來大約3小時, 性子急躁或是大魚大肉ㄉ人就得考慮一下囉~~


這裡是吃巧~~不是吃飽ㄉ喔~~~


 


 


一邊吃飯一邊欣賞大自然美景~~



 


 


 


對於食養主人林炳輝來說,「空間,反映心的意境,空間乾淨了,才能與心靈產生對話,


這是一種微妙的內在互動。做作不必要的東西會離開這個空間,就像你離開心裡的做作一樣。」


 


 


 


生命的每一個階段,都是一個起心動念,過程中有些清楚有的不確定的,都要去面對,


然後找到那個清楚的點,時間累積下來,生命就會變得有厚度。



 2010年9月, 我在食養山房預約一場空間與心靈的對話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薇安的夢色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