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天的阿朗壹健行就是此趟旅行的重頭戲ㄌ~
就在前一個晚上, 我們從新聞中聽到有沙灘車在墾丁出事~
也有阿朗壹健行隊伍在古道受困至晚間九點多才獲救~
心中難免xxxxxx~
前一天受困的隊伍是因為海面風浪太大, 走過第一個浪卻過不了第二個浪, 想回頭卻回不了~
於是受困在第一ㄍ個浪和第二個浪中間, 手機收訊不好無法通報~
原以為今天颱風遠離, 我們應該沒問題ㄌ~
阿朗壹古道是清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(1874-1895)先後開闢八條東西越嶺道路之一。
「阿朗壹」是台東縣安朔村舊稱,起自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,止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。全程約203公里,
沿著中央山脈東南段與西太平洋間礫石與珊瑚礁岩海岸線,台灣平地陸路交通最不發達最偏遠地區之一,
阿朗壹古道為台灣沿岸地質地貌代表,列為南台灣國家步道系統之一。
昔日是原住民打獵遷移、先民拓荒、清兵行軍舊道、西方學者探險紀錄的路線。2006年公路局推動
「台26線安朔至港口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」,開闢南田段公 路,引起登山界和環保團體危機意識,
阿朗壹古道是唯一沒有公路到達地方,公路總局打算打通台26線,引起環保團體抗爭,使「阿朗壹古道」
成為新聞焦點。
這棵樹是前一晚被海浪連根拔起的大樹, 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大到無法想像~
原本出發前Google看別人分享似乎很困難, 還不敢跟兩個小孩說~
結果兩個小朋友爬ㄉ比大人還開心~
所以說~大人ㄉ擔心都是多餘ㄉ~
阿郎壹古道透過墾管處解說員引導,帶領遊客瞭解早期居民如何「走浪」到台東生活。歷史上已知有排灣族、
阿美族、卑南族知本群、馬卡道平埔族、清代以來陸 續來台移墾的閩客藉漢人等,經此遷移或在古道沿途
周遭定居,發生衝突、結盟、融合、商貿、租墾關係,可從傳統建築、祭祀風俗、生活風貌、產業活動加以了 解。
阿郎壹古道地形因而造成台灣東海岸常見綿長礫石灘,常可發現兩種特有圓石:「南田石」和「西瓜石」,
分別摻有石英岩理硬砂岩及礦粒、紋理豐富變質岩塊。崖 腳地層多為較硬厚層砂岩,海蝕地形豐富,海蝕洞、
海蝕溝、壺穴、棋盤石,珊瑚礁、藻礁、岩蠣、藤壺,有豐富海蝕景觀可賞。
古道所經旭海地區一帶,曾發現赤腹松鼠、台灣彌猴、台灣野豬,至於夜行性麝香貓、鼬獾、白鼻心不易發現。
鳥類以黃頭鷺、小白鷺、大冠鷲、烏頭翁、紅嘴黑 鹎、五色鳥、小灣嘴畫眉、山紅頭、繡眼畫眉、竹雞、
黑枕藍鶲、樹鵲、藍磯鶇、赤腹鶇、大卷尾、麻雀、洋燕、小雨燕常出現,兩棲類為澤蛙及小雨蛙;森林溪流
附近則以日本樹蛙和艾氏樹蛙。
可惜的是這次並沒有到大草原, 導覽員帶我們從台東走一段,
再從旭海走一段~
沒能體會早期居民如何「走浪」到台東生活。
這次古道健行, 雖沒成功
但還是要照相留念一下~
因為下一次~不知道是何年何月才能來挑戰囉~~~~
留言列表